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互動

1.
答應了朋友幫手寫中文倫理學書的文章, 把手頭嚴肅的學術寫作擱置一旁, 一個月兩個月的認真寫, 改動了好幾次, 有時是風格問題, 有時是內容. 有好多時想跟他說, 我已到了耐性的邊緣, 這次希望是最後一次修改, 但沒說, 只是自己希望如此. 學術問題沒有絕對答案,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你也不同意我的. 但因為已經答應了寫, 而碰巧編者是他不是我, 所以還是盡量順著對方的意見改. 哎呀, 文人相輕, 如何能合作. 好辛苦.

2.
C 君最近在電郵上跟我說要更努力. 這是因為我, C 和年輕的 A 三個好朋友當中, 我和 A 最近都有文章在不錯的期刊上發表了. 但是 C 貴為大學的教授級人馬多年, 而 A 才是博士生; 我雖已在大學任教好幾年, 但都算是剛起步. 我們三個人在三條不同的起跑線上, 雖然都是攪與倫理學有關的題目, 但文筆風格, 方向和志趣非完全相同. 每次走在一起, A 和 C 都在熱烈談論學術問題, 而我總是跟不上討論. 他們雖然說我有 originality, 可惜我的原創能力不能老掛在額頭跟人比拼. 在學術世界裡面, 每個人都化身成他所出過的文章, 成為了他的 reference, 就算某君在現實世界有怎樣的名譽地位和金錢, 都與他的這個 reference 無關.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另一種的勢利, 我也有些朋友, 沒有文章發表, 或不是學術界的, 但我十分尊重他們, 也覺得他們比我有睿智. 有時和 A 或 C 走在一起時, 我會感到有點緊張, 但看到他們喋喋不休地爭論, 也會感到喜悅和滿足. 我覺得我和他們之間, 雖然有比較, 但是都仍然是一種良性互動.

4 則留言:

  1. //在學術世界裡面, 每個人都化身成他所出過的文章, 成為了他的 reference, //

    - 在香港是這樣嗎?在美國,你有多少篇文,遠不及你在那間大學教重要;假如你是名校教授,那怕你只有三數篇文,人家也對你另眼相看。當然,這和比較文章多少,同樣是膚淺。

    回覆刪除
  2. 即便之間存在差異
    仍會相互一齊成長
    就算得是良性互動

    回覆刪除
  3. 有這麼多好朋友真好。

    回覆刪除
  4. wong, 香港的圈子小, 大家互相認識, 在那間大學教大家都知. 反而誰誰誰有新文出了, 卻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電風扇: 有時是自尊心在擾攘, 別人有了成績, 自己不能落後, 就是這種心態吧.

    Yan, 一年見唔夠五次的朋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