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a life of paradoxes

無論順逆, 他都總是隔著一層去理解人生. 這當中最主要的問題, 是他在人際關係中缺乏一種截斷眾流的勇氣. 是其是, 非其非, 對他來說, 只能夠發生在學問的世界裡面.

我曾經很認真的跟他說過, 他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心理分析, 或者一個任他可以安全說話的場合. 他要做的分析已經做夠了, 十多年來, 要說的也已經說盡了. (他曾打趣說, 這些年來用在看輔導員的錢足以付一層樓的首期.)

我不知道對他來說, 這算是成功的輔導, 還是不成功. 也不清楚對輔導員來說, 用來衡量成功的到底是生意額, 是客人的倚賴, 還是客人自己對問題的深入理解. (還是對問題的解決.)

有時, 我離遠看他, 覺得這個人悲悲喜喜的, 雖然很有能力累積世間的財富, 甚至是學術的財富, 但心靈的呢? 他到底是富足還是空乏? (我自己, 是否因為是聆聽者而高高在上? 所以比他好, 比他穩定?)

上年春季, 我在學校嘗試教水滸傳的道德世界. 在其中一課和同學談起林沖, 在他上梁山之前的日子,  真是幾番飄盪, 受盡苦頭. 然後我問同學, 這樣的一生雖然難過, 但是很有意思. 對麼?

有意思, 但也是一個 paradox. 因為沒有人會選擇的. (除非以為人生是一場戲, 而自己只是觀眾, 而非命運的直接承受者.)

迴避也許是好的策略, 反正他不是林沖, 當然也沒有林的氣魄. 在經年累月的迴避當中, 他會以為自己兩者兼得, 而表面上他的確如是. 做不到徹底的真誠, 他起碼對自己的限制有一點認知. --- 這種認知當然是一種奇妙的捉迷藏, 所以我說他永遠是隔著一層去生活的. 在五更臥被中, 午夜夢迴, 我相信, 有另一個他, 在世界的遙遠處, 一直哭得比誰都慘.

1 則留言:

  1. it sounds like the life of ivan illych in the great novel :"The death of ivan illych"

    回覆刪除